关于我
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南京大学文学学士、法学硕士,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,耶鲁大学访问学者,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研究专委会理事。研究兴趣集中于数字文化研究以及(精神)健康传播。以一作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Information, Communication & Society, Social Media + Society, Health Communication,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等 SSCI 期刊以及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、《国际新闻界》、《现代传播》、《新闻大学》等 CSSCI 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,其中多篇被《人大复印资料》转载。出版专著《近代以来中国精神疾病及健康话语的建构与传播》,曾主编《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》《智能传播:媒介关怀与媒介赋能》等 5 部著作。主持 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,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社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。曾获《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》2021-2022 年度优秀青年学人,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七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(方汉奇奖),中国知网 TOP1%高被引学者(新闻与传播),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最佳论文奖,长三角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、数字传播与媒介中国学术以及《新闻记者》杂志优秀审稿人等荣誉与奖励。
招收本科生,硕士生,博士生(英文项目),希望你善于沟通,做事认真靠谱,研究兴趣广泛,且对未来保持开放性,招生请联系工作邮箱li.yungeng@sjtu.edu.cn,会及时回复。
著作教材
李耘耕(2025)。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胡翼青,杨馨,李耘耕(副主编)编(2023)。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。
胡翼青,吴越,李耘耕(副主编)编(2015)。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。
载胡翼青主编(2023)《西方媒介学名著导读》(第 165-180 页)。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。
李本乾,李耘耕,吴舫 主编(2021)。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李本乾,李耘耕,吴舫 主编(2021)。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李本乾,吴舫,李耘耕 主编(2021)。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李本乾,吴舫,李耘耕 主编(2021)。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。
论文作品
Ma, J., & Li, Y.* (2024). Information, Communication & Society, 1–20. (#在快手上观看非洲:在中国短视频平台上表现种族刻板印象)SSCI
Meng, X., Li, Y.,* & He, Q. (2024).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, 11(1), 1–9. (情感还是理性?治理合法性感知如何影响个体在 COVID-19 大流行期间的隐私权权衡)SSCI
Meng, X., & Li, Y.* (2024)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, 23(1), 43–60. (中国年轻人中的技术驱动亚文化:智能手机成瘾、虚拟社交资本和 ACGN 成瘾)SSCI
Li, Y., & He, Q. (2023).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, 16(4), 444–463. (暂时"例外状态"下的技术-生命政治:COVID-19 疫情期间中国对入境旅客数字治理的制度逻辑)SSCI
He, Q., & Li, Y.* (2023). Social Media + Society 9(1), 205630512211504. (公民参与意图与数据驱动的粉丝社区:从集体行动的角度探讨中国粉丝在线数据制作行为背后的动机)SSCI
Meng, X., & Li, Y. (2022). Journalism Practice, 16(7), 1363–1382. (探讨政治新闻消费与中国差序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)SSCI
He, R., & Li, Y.*, (2021)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, 18(6), 3130. (媒体曝光、癌症信念以及中国的癌症相关信息寻求或回避行为模式) SSCI
Li, Y., & He, Q. (2021). Health Communication, 36(14), 1949–1960. (精神疾病是否与其他疾病相似?中国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因果归因、支持性沟通与社会退缩倾向) SSCI
Li, Y., & He, Q. (2018).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, 28(2), 170–184. (医学话语的变迁与嵌入的文化理性:对中国神经衰弱和抑郁症健康报道的内容分析)SSCI
Li, Y. (2016).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, 9(4), 403–421. (从"该怪谁"到"无所畏惧":香港重度精神病患者的纪录片叙事、声音与"依赖性去污名化")SSCI
马镜涵,李耘耕*(2025)。《传播与社会学刊》2025 年第 7 期。(TSSCI)
李耘耕,孟筱筱 (2022)。《中国网络传播研究》, 2022 年第 22 辑, 第 40–61 页(CSSCI 集)(《人大复印资料》(新闻传播)2022 第 8 全文转载)
李耘耕(2020)。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20 年第 12 期,第 78-98 页(CSSCI)(获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七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)。
李耘耕(2019)。《国际新闻界》2019 年第 11 期,第 6-23 页(CSSCI)(《人大复印资料》(新闻传播)2020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;获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最佳论文奖(2019-2020),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(传播学近十年共 226 篇))。
李耘耕(2019)。《新闻大学》2019 年第 2 期,第 43-63 页(CSSCI)。
李耘耕(2016)。《暨南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2016 年第 9 期,第 100-110 页 (CSSCI)。
张国良,孟筱筱,李耘耕(2024)。《全球传媒学刊》,2024 年第 6 期,第 198-208 页。(CSSCI)
课题与项目
主持(在研)
主持 202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(项目批准号:20FXWB006)(结项)
主持 2019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(项目号:19YJC860023)(结项:免于鉴定)
主持 2018 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(项目号:2018EXW004)(结项:良好)